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於六月底在亞塞拜然的巴庫召開會議,大阪的「百舌鳥.古市古墳群」預期將可獲得登錄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古墳群包含了日本最大的前方後圓墳墓–仁德天皇陵,在古墳群登錄世界遺產前夕,歷史作家島崎晉先為大家帶來關於仁德天皇陵小常識。
仁德天皇陵屬於百舌鳥古墳群之一,亦稱為百舌鳥耳原中陵、大仙陵古墳。這個天皇陵墓是日本最大級的前方後圓墳墓,光就全長來說,仁德天皇陵(480公尺)都大於埃及的古夫金字塔(230公尺)或中國的秦始皇陵(350公尺)(出自堺市《世界三大墳墓規模比較》)。
仁德天皇陵現在樹林茂密,可是當初建成之際,陵墓全體以葺石覆蓋,周圍排列了一萬五千個以上的埴輪,可以說是相當壯觀。那麼這個建築於西元五世紀左右、古墳時代中期的巨大古墳,整個工程耗費了多長時間?動用了多少人工?花費了多少費用呢?
根據建築公司–大林組在昭和60年(1985年)試算的資料顯示,若是以古代工法進行建築,工期是15年8個月、參與作業人數多達680萬7000人(一天最多2000人)、整個工程費用以現在價格計算,約796億日元(埴輪製作的作業人數與費用因為不確定要素過多,故略去不計)。另一方面,若是以現代工法進行建築,工期為2年6個月、作業人數達2萬9000人(一天最多60人)、總工程費用為20億日元。不過這個試算資料已經超過30年以上,相信若是以最新工法進行的話,工期應該能更加縮短才是。
話說,在現今的大阪府至奈良縣一帶,除了百舌鳥.古市古墳群以外,也能見到馬見、大和.柳本、佐紀、三島等多個古墳群。為什麼這些古墳群不是集中在一個地點,而是分散到了好幾個地點呢?曾經有人提出王朝交替的說法,但國都位置本身就沒有太大變動,因此這個學說已經被否定,現在最有可能的說法是單純只是因為沒有適合建造巨大古墳的土地了。
然而,仁德天皇陵最大的疑點還是在於,陵墓內埋葬的人到底是否真的是仁德天皇。關於仁德天皇,成書於八世紀前半的《日本書紀》僅寫到「葬於百舌鳥野陵」。另外,十世紀初期編纂的法令集《延喜式》裡記載了仁德天皇陵墓位於和泉國大鳥郡(現在的堺市),並記錄了陵墓的大小。
百舌鳥古墳群中符合這些條件的,利用消去法,剩下的就是考古學界中所謂的「大仙陵古墳」,而該地被宮內廳指定為仁德天皇陵(自江戶時代的元祿年間開始,朝廷就認為此墳是仁德天皇陵,宮內廳則是支持沿用此見解)。但是,此見解並沒有科學的根據,甚至歷史上仁德天皇是否真有其人都是個疑問,因此現實狀況是沒人弄得清楚這個陵墓裡埋葬的是究竟是何人。
儘管如此,仁德天皇陵,或稱大仙陵古墳是地面上最大級墳墓這個事實仍然不變,希望藉著登錄世界遺產,可以有更多的人前來觀賞。離仁德天皇陵最近的車站是JR阪和線的百舌鳥站,住宿在大阪市也沒有問題。
雖然仁德天皇陵隸屬宮內廳管轄,無法參觀陵墓內部,但光是從古墳群附近遠眺被綠意覆蓋的古墳群,就足夠值得造訪了。
#世界遺産
#世界遺產
#百舌鳥・古市古墳群
#百舌鳥.古市古墳群
#仁徳天皇陵
#仁德天皇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