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高岡地名考 part 1

前言
在為日本百名城之高岡城寫遊記找資料時,赫然發現驚世奇文(註一),文中痛陳所謂「高岡」一詞源起於詩經之說是關野神社神官關氏捏造,而高岡市役所卻一直傳播錯誤的訊息。儘管該篇文章內容論點謬誤槽多無口,卻也引發大叔的好奇心,興起仔細探究高岡地名起源的念頭,順手整理出了一點小小研究心得。以下將主要分三部分來呈現。第一部分羅列介紹高岡的各種舊稱,順便討論舊稱之一的「關野」之名與常設於交通要塞的關所是否相關。第二部分研究關野更名為高岡的過程,以及此更名過程與詩經的關係。第三部分探討高岡之名出現於建城之前的可能性。文長,慎入。


關於註解,由於大叔參考的古籍文獻多是下載於一個非常棒的網站: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的PDF檔案,為方便熱心好學的讀者(會有嗎?)回溯查閱參考文獻,大叔除了標記引用段落的出處頁碼外,也會寫出該段落在PDF檔中的頁數。

正文
第一章、高岡、關野、塞口與其他
追溯高岡地名起源,一定會看到「塞口」及「關野」二詞。綜覽大叔所能查到的有限史料,排除掉作者不明、成書年代不明的書籍後,最早將高岡城建城地點與關野連結在一起的記錄,始見於元祿九年(1696年)的《新山田畔書》(註二):

上略  公ノ御前ニテ宿老共御咄ノ次而ニ富山ト申處燒失度也富山ノ火事ハ劔ノ火事ノ相圖劔ノ火事ハ富山ノ火事ト申傳候由申上【以下小字:劔ハ石川郡□(?該字不明)來ノ事カ】因之然ハ關野ヘ所替可被成ト思召繪圖ヲ被仰付關野ヘ御移有度御使者宮崎藏人被發晝夜ヲ掛テ急テ往來十一日歸ル越中ノ內何方ニテモ御望ノ通ト申來テ御悅也宮崎岩承仕由ニテ銀子三十枚御羽折被下之

從上述引文中可看到由於富山城連連失火,「公」,即前田利長,想要另覓他處修築新城,於是選中了「關野」,特地派遣使者宮崎藏人前往江戶詢問幕府的意見,急行十一日往返,最終得到江戶幕府方的建城許可。

而塞口一詞的文字記錄可以追溯至《和名類聚抄》(簡稱為《和名抄》),這本書又名《倭名類聚抄》,是一本編纂於承平年間(931年–938年)的辭典(註三)。書上是這麼記載的(註四):

射水郡塞口鄉

高岡、關野、塞口三詞互有關連的敘述則首次出現於寬政十年1798年)富田景周的《三州志》之來因概覽(註五):

射水郡古管鄉ハ阿努、宇納、布西、三島、伴、布師、川口、櫛田、塞口ノ十鄉也。
(中略)(以下小字:塞口ハ若ハ關野カ。關野ハ今の高岡也。此辨ハ景周既ニ瑞龍閣記ニ詳記スルユヘ茲コイハス)
追考天正五年八月五日柴田勝家花押ニテ鶴見與右衛門ヘノ領知附與ノ書ニ關鄉百一十石五斗トアリ關鄉ハ古ノ塞口ナルヘシ

在此段敘述中,富田景周先是說明了古代射水郡的行政管轄範圍,再依序闡述射水郡下轄的十鄉由來,其中推測塞口或許就是關野,然後明確指出關野是現今的高岡,塞口、關野、高岡三詞的關係在景周自己另一本著作《瑞龍閣記》裡有詳細記載。另外再順便指出天正五年(1577年)八月五日柴田勝家的書信中曾有「關鄉」一詞出現,關鄉就是古代的塞口。

好的,既然《瑞龍閣記》裡有詳細記載,那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裡寫了什麼(註六):

高岡、古所謂塞口耶(以下小字:塞口古鄉名。見于源順倭名類聚鈔。國讀訓世幾久知、今隸二上莊、正韻云、關塞門也、新井君美東雅亦註關塞也、備非常、景周按、古有礪波關、多載萬葉以下國風之什、疑是塞口以礪波關口得此名耶、又按、口戶也、通口之義也、孟子所謂數口之家,可以徵矣、在吾國史、則古事記謂曙立王占曰、自那良戶遇路眚、自大坂戶亦過路眚之類、是其字例也、蓋射水在礪波之鄰縣、是為其戶口者可思矣)景周稽諸往史、中名關壄【以下小字:相傳中古下關邑、邊有曠野、謂之關野、按關神熊野權現而太古鎮座、射水與婦負郡異之山峰、今所謂射水縣熊野山熊野邑、婦負縣熊野川其遺名云、天曆戊申轉座射水縣關鄉、(中略)、蓋關鄉名今雖鄉籍中無載、天正五年八月五日、自柴田勝家與鶴見與右衛門、采邑目錄有關鄉百十一石五斗、或今有上關、下關二邑名、又高岡街有關野町名、是等皆古之遺徵耶)

看完這段敘述,大叔還是不明白富田景周聲稱高岡古時候就叫塞口、關鄉就是古代的塞口,並把塞口跟關野及高岡劃上等號的根據在哪兒。倒是第一句話就把大叔驚呆了,畢竟在富田景周的《三州志》之前,並沒有任何文獻資料提到高岡古名為塞口,頂多只有《新山田畔書》提到高岡城建城地點在關野而已。至於「下關邑」、「熊野山」、「熊野邑」,大叔沒找到,不過找到資料證明富山縣曾經有過射水郡下關村(註七),然後熊野村是有的,而且有二個,但是一個在婦負郡,另一個在上新川郡,都不在射水郡(註八)。即使就算下關村就是「下關邑」,那也只能表示「下關邑」的確曾經存在,而不能代表下關邑邊上的曠野一定就是高岡城建城地點的關野。景周引用《正韻》及其註解,將「關」與「塞」扯在一起,又引用關野地理位置的傳言,感覺都只是富田景周強行解釋的個人推論,算不上是塞口等同關野的真憑實據。

那座據稱「關神熊野權權現而太古鎮座」的神社,從史料上研判是關野神社,只是《高岡史料 下卷》在講述關野神社緣起時引用關正範的記載說(註九):

關野神社と申奉るは熊野大權現にもまします當初は當國熊野山に鎮座したまふを當鄉御坂といふ所江遷座し奉る也

在網上搜尋了下關正範的記載,應該就是享保14年(1729年)的《正一位加久弥関野両社由緒書》(註十),這書開頭寫道(註十一):

北陸道越中國射水郡関野鄉二上庄高岡
正一位加久弥神社  神明宮
正一位関野神社  熊野大權現

所以所謂「當鄉御坂」的「當鄉」應該就是關野鄉。再者,《高岡史料 下卷》也引用了明治四年(1871年)七月的神社書上帳,關野神社的遷移歷史是這樣的(註十二):

但當社ハ往古同郡熊野村ニ鎮座御候座處 村上天皇御宇天曆二年關野鄉上關村之地勸請ニ御座候然ルニ 慶長九年前田肥前守利長卿於高岡新城被座候處 當社地御城舛形ニ當リ候ニ

各位朋友注意到了嗎?《高岡史料 下卷》引用的史料都是說關野神社移到「關野鄉」,而不是富田景周所說的「關鄉」。要說「關鄉」是「關野鄉」的簡稱,或是「關鄉」與「關野鄉」兩詞指的是同一地,大叔還是感覺哪裡不太對。這裡就又要說回到那封柴田勝家的書信了。關於這封書信,仔細深究,其真實性也頗為可疑。大叔特地去翻了下柴田勝家的生平(註十三),連帶看了上杉謙信生平(註十四)及手取川之戰(註十五),發現天正四年(1576年)上杉謙信平定了動盪的越中,接著在天正五年閏七月再度進攻能登,包圍了七尾城。為了救援七尾城,以柴田勝家為總大將的信長勢力大軍八月結集於越前北莊城,八月八日開始出發前往七尾城。先不提天正五年八月五日的柴田勝家有極大概率在忙著糾集信長勢力大軍,應該沒什麼時間寫信給部下賜領地,就說越中已在天正四年落入上杉謙信的勢力範圍,柴田勝家還怎麼能夠將越中國射水郡的塞口鄉或是關野鄉封給部下呢?

雖然大叔對這所謂的柴田勝家書信感到存疑,然而,從明曆三年(1657年)開始編纂,於明治39年(1906年)完成、多達397226冊大部頭歷史書的《大日本史》還是引用了這封文書,對「塞口」作出了這樣的敘述(註十六):

塞口 川口西南高岡町有關野地。蓋是岡。天正五年文書作關鄉、塞關同訓。

嗯…好吧,不管怎麼說,自富田景周的《三州志》開始,高岡=關野=塞口的等式就這麼成立了,在明治40年(1907年)的《大日本地名辭書》也這麼寫道(註十七):

塞口鄉 和名抄射水郡塞口鄉○今詳ならず三州志に高岡舊名關野とも云へばそこかと述ぶ此說に據れば小矢部射水二水の間なる下關、橫田、佐野、二塚の諸村にあたるがごとし

除了塞口、關野外,高岡舊稱還有其他版本。首先還是我們的老朋友富田景周在寬政十年(1798年)的《三州志》之鞬橐餘考註十八裡說:

關野或ハ關野ケ原ニ作ル又古ヘ志貴野ニ作ル

嗯?關野ケ原可能還比較能理解,但「志貴野」就真的讓人一頭霧水了。志貴野的發音為「shi ki no」,關野發音為「se ki no」,發音就不一樣啊,關野古作志貴野的說法,也只在富田景周這兒出現,沒有更多證據,所以大叔個人覺得看看就好。

然後一本著作年代、作者均不明的《越中舊記》有這樣的記載(註十九):

今ノ高岡ノハ塞野狹野サルヲ關野ト書キタルハ壽永ノ頃ナリ其後上關、下關狹野ト分レタリ鴨島、狹野、川原ト云モ此名殘也又塞野ト云ハ此邊ハ和名抄ニ出タル塞口之鄉ニアル野ナル故名ツケタル者也

這裡新出現了「塞野」、「狹野」二個名稱。不過塞野、狹野、關野三詞唸起來都是「se ki no」,相同發音不同寫法,在日文中也不算少見,比方說日本姓氏「a be」,可以是「阿倍」,也可以是「安倍」,所以要說塞野、狹野、關野是同一地,只是不同寫法,感覺還是挺合理的。另外,塞野因為是塞口鄉的原野而得名,這個說法比富田景周引用《正韻》等硬把關野與塞口連繫在一起的說法靠譜多了。而且,這裡提出了一個大叔認為滿重要的概念:既然塞野是塞口鄉的原野,那麼表示塞口與塞野是有主次大小之分的,也就是塞口>塞野,或是關野,也就是高岡城的建城地址。這樣一來高岡=關野=塞口這個等式就有點問題,畢竟以小地點指代、甚至等同於大地方,很多情況下就不是那麼合適。設想如果要是以射水郡指代或等同越中國的話,那麼難道領有射水郡的人可以說自己領有越中國嗎?所以高岡古時候名叫塞口的說法並不那麼正確。事實上,富田景周後來也說(註二十):

高岡邑古名關野,(小字:以塞口鄉之原野故名)

這句話出現在《三州地理志稿》,不過他在撰寫這本書的途中過世,之後由他人續寫,最終完成於天保元年(1830年),所以不確定是富田景周個人意識到錯誤而做的修正,還是續寫的後人幫忙修改的。總之,關野得名自塞口鄉的原野的說法更有證據力了。

另外,天保六年(1835年)的《鄉莊考》這麼描述塞口與關野(註二十一):

塞口 和名抄に出たり今二上莊上關村、下關村あり此村名ありといへともこゝにてはあらし猶可考
關野 二上莊內高岡町の地を關野といふ上關村、下關村も此つゝき也礪波郡小野の處にいへる佐野村より續きたり一續きの野にて此高岡邊を關野といへしなるべしさて此關野となるにつき上古關ありしかといふ考えもあれども此邊に關あるべき地の形勢にあらず是は狹野なるべし狹き事を古言セキといへり

這裡出現嶄新而有趣的說法:作者認為「關野」一詞看起來就容易讓人覺得古時候這個地方曾經有過關卡之類的,但這個地方的地理形勢就不是應該會設關卡的地點,所以正確寫法應該是「狹野」,因為狹唸「se ki」,與「關」發音相同。嗯?等等,富田景周的確就提到了「礪波關」,說塞口疑似是礪波關口而得名,也說高岡的古名叫塞口,中古時代叫關野,按高岡=關野=塞口的等式,這相當於關野疑似是與礪波關有連繫的。兩位作者的說法明顯有衝突,為了驗證哪個說法才是對的,接下來就來探討一下關野這個地方到底有沒有可能設關隘或關卡。

根據日文Wikipedia,關所,或單稱關,一般設在山道、國境、水路等交通要衝(註二十二)。圖一的日本國土地理院地圖(註二十三)顯示,現今高岡城所在的古城公園,附近並沒有山,所以不是在山道;離河川也有一段距離,要說是在水路上可能有點勉強,如果在這兒設關卡,對來往行人船隻的檢查管理上應該會有不小的困難,不太符合經濟效益。




圖一:古城公園地圖

而古時越中國的國土領域與現在的富山縣相同(註二十四),從下圖二(註二十五)可以看出,高岡也不在越中國國境上:


圖二:高岡城在越中國(即現在富山縣)的地理位置

綜上,《鄉莊考》作者說高岡城建城地點–關野不是應該會設關卡的地方,大叔認為是合理的。那麼富田景周提到的「礪波關」又是怎麼回事?關野曾經的名稱–塞口與礪波關究竟有沒有關係呢?為了解答,我們先來看看礪波關的位置。

網上礪波關的資料不多,無法在google map或國土地理院兩大地圖網站上直接找到礪波關,僅能從旅客遊記中找到「倶利伽羅峠への入口付近・地蔵堂前に立つ新旧の礪波の関跡の石碑」的敘述(註二十六),而以倶利伽羅峠與地蔵堂為關鍵字,找出來的地點與高岡城的距離如下圖三所示(註二十七):

圖三:高岡城跡至地藏堂

大家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距離最少也有21.6公里,如果要說關野曾經的名稱–塞口是礪波關口而得名、塞口是礪波關的門戶,那麼這個門似乎離得也太遠了一些…

可如果說《鄉莊考》作者關於狹野才是「se ki no」正確寫法的說辭一定是對的,似乎也不盡然。高岡古城公園官網(註二十八)寫到高岡城面積21萬平方公尺,經換算後也就是0.21平方公里,相當於北海道附近離島–海驢島的面積(註二十九),或是天草諸島裡的中島面積(註三十)。另外,根據大叔個人非官方不完全統計,日本百名城中城域面積最小的是千早城,只有5400平方公尺。一個城的城域面積跟一座島一樣、接近39個千早城,然後說,這點子面積好小好狹窄啊,千早城若是能表達情緒,怕是要哇地一聲哭出來…

所以大叔個人認為,高岡城建城地點比較可靠的名稱變化應該是這樣的:最早是塞野,因為是塞口鄉的原野而得名,後來大概是因為發音相同之故,被寫成了關野,跟關隘或關所並沒有什麼關係。

註解:
註一:
註二:
今枝直方(1696):《新山田畔書》,引自《高岡史料 上卷》(1909),p. 11pdf 33/701。高岡市:高岡市役所。
註三:Wikipedia, 和名類聚抄:
註四:
源順(931-938):《倭名類聚抄 20 4》,pdf 24/50那波道圓,1617
註五:
富田景周(1798):《三州志》,〔第1〕 来因概覧,来因概覧附録,p. 31-32pdf 22-23/280。石川縣:益智館,1884
註六:石川県立図書館,《高岡山瑞龍閣記》
註七:Geoshapeリポジトリ,富山縣射水郡下關村地圖:
accessed on April 02, 2019
註八:Geoshapeリポジトリ,富山縣婦負郡熊野村地圖:
accessed on April 02, 2019
註九:Geoshapeリポジトリ,富山縣上新川郡熊野村地圖:
accessed on April 02, 2019
註十:
《高岡史料 下卷》(1909),p. 974pdf 529/695。高岡市:高岡市役所。
註十一:高岡市古文獻資料《正一位加久弥関野両社由緒書》:
accessed on April 02, 2019
註十二:
《高岡史料 下卷》(1909),p.975pdf 529/695。高岡市:高岡市役所。
註十三:Wikipedia, 柴田勝家:
accessed on April 01, 2019
註十四:Wikipedia, 上杉謙信:
accessed on April 01, 2019
註十五:Wikipedia, 手取川之戰:
accessed on April 01, 2019
註十六:
源光圀 []1906):《大日本史》. 第153,154 巻303・307 志,pdf 35/102。東京:徳川総子,1907
註十七:
吉田東伍(1907):《大日本地名辞書 中巻》 二版,p. 1952pdf 61/654。東京:冨山房,1907-10-17
註十八:
富田景周(1798):《三州志》 〔第4〕 〔ケンコウ〕余考 巻之十至十七,卷之十四 p. 2pdf 125/195。石川縣:益智館,1884
註十九:
《高岡史料 上卷》(1909),p.6pdf 27/701。高岡市:高岡市役所。
註二十:
富田景周:《三州地理志稿》,收錄於《大日本地誌大系. 28巻》,p.171pdf 91/195。東京:雄山閣,1931。據說富田景周在撰寫《三州地理志稿》的途中就過世,之後是由津田鳳卿完成,天保元年(1830年)獻給前田齊泰。
註二十一:
五十嵐篤好(1835):《鄉莊考》,引自《高岡史料 上卷》(1909),p. 6-7pdf 27/701。高岡市:高岡市役所。
註二十二:Wikipedia, 關所: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96%A2%E6%89%80 accessed on April 01, 2019
註二十三:国土地理院地圖,高岡古城公園:
註二十四:Wikipedia, 富山縣:
accessed on April 04, 2019
註二十五:加工自Google map, 高岡城跡
註二十六:万葉の旅 礪波の関
http://blowinthewind.net/manyo/manyo-tonami.htm accessed on April 04, 2019
註二十七:Google map, 高岡城跡至地藏堂
註二十八:高岡古城公園官網
http://www.kojyo.sakura.ne.jp/profile/index.html accessed on April 04, 2019
註二十九:Wikipedia, 海驢島
accessed on April 04, 2019
註三十:天草諸島
https://amakusa.hatenablog.jp/entry/amakusaislands  accessed on April 04, 2019



#日本百名城 #高岡 #前田利長 #詩經 #地名由來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