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段十二 深田‧松葉兩城爭奪戰(註1)
8月15日(註2),清洲城的坂井大膳、坂井甚介、河尻與一、織田三位共謀,攻入松葉城,拿下織田伊賀守信氏為人質。在松葉城旁邊,名為「深田」的地方有織田右衛門信次的居城–深田城,清洲眾也入侵此城,同樣抓住織田信次為人質,與信長公為敵(註3)。
織田上總介信長公19歲那年秋天,聽見了這個消息,於8月16日拂曉自那古野城出發,來到稻庭地(註4)的河岸邊時,織田孫三郎信光大人自守山城趕來助援,於是軍隊分兵攻向松葉口、三本木口(註5)、清洲口。信長公越過稻庭地的河川(註6),與織田信光會合,攻向海津口(註7)。
敵軍也自清洲出擊30町(註8),來到名為海津的村莊。
8月16日辰時,信長公向東進攻,雙方激戰數刻。織田信光的家臣之中,一位躋身為小姓、名叫赤瀨清六的武士,多次立下軍功,這時搶先與坂井甚介一對一作戰,不久後便不幸戰死。但最終清洲眾戰敗時,坂井甚介也戰死,其首級由中條小一郎家忠與柴田權六勝家二人一同取下。其他戰死的清洲眾以坂井彥左衛門、黑部源介、野村、海老半兵衛、乾丹波守、山口勘兵衛、堤伊與為首,共有約50人,一同戰死於海津。
松葉口方面,清洲眾自松葉城出擊約20町(註9),修築城寨防守,但信長公與信光大人的連合軍沖進這個城寨,反將清洲眾逼得躲進真島的大門崎(註10)。雙方自辰時戰到午時,弓箭戰持續長達數個時辰,多數人受傷,再無士兵毫髮無傷,清洲眾想要撤退時,赤林孫七、土藏彌介、足立清六戰死,殘餘士兵退回松葉城。
深田口方面,清洲眾自深田城出擊約30町,在三本木町佈陣防守,此處並無城寨,隨即便被攻破,以伊東彌三郎、小坂井久藏為首,共30多名身強力壯的武士戰死。
在海津口、松葉口、深田口取得勝利的信長軍攻入深田城與松葉城,兩城的清洲眾均投降,將兩城交給信長公,集結退回清洲城。信長公便將軍隊往清洲方面推進,順道割遍了周圍農田裡的作物。
至此,織田彈正忠家與織田大和守家之間的城池爭奪戰就此拉開序幕。
******
註1:
由於此戰的主戰場為海津,即現今愛知縣海部市上萱津附近,所以後世多稱此戰為萱津之戰,又稱海津之戰、萱津合戰。據說此萱津之戰是前田利家的首戰[參考資料a]。
註2:
這裡太田牛一雖然沒寫年份,但後面內容裡提到當年織田信長是19歲,也就是說,跟前面三山赤塚合戰是在同一年,即天文22年,《惣見記》[參考資料b]沿用了此說法,但改寫自太田牛一《信長公記》的《甫庵信長記》[參考資料c]既沒有前一段三山赤塚合戰的記錄,更是把萱津之戰定為發生於天文20年,也可以說是相當神奇了…。另外,《尾張志》引《安土創業錄》的記載,說此戰發生於天文20年[參考資料d]。而其他後世的資料,如wikipedia[參考資料a]、《名古屋市史 政治篇》[參考資料e]、《愛知縣史 第1卷》[參考資料f]則認定此戰是在天文21年發生。
註3:
《信長公記》說松葉、深田兩城城主是被抓了當人質,但《名古屋市史
政治篇》[參考資料e]卻說這兩城的城主是和清洲眾私通,共同反叛織田信長。
註4:
稻庭地為現今名古屋市中村區稻葉地[參考資料a]。
註5:
三本木口為現今海部郡大治町三本木[參考資料a]。
註6:
稻庭地的河川為現今的庄內川[參考資料a]。
註7:
海津口為海部市上萱津[參考資料a]。
註8:
1町約109.09公尺,故30町相當於約3.3公里。
註9:
1町約109.09公尺,故20町相當於約2.2公里。
註10:
真島應為現今海部郡大治町馬島。由於海部郡大治町有中島大門先、西條大門先、馬島大門東、馬島大門西等地名,無法確定哪個才是「真島の大門崎(majima no
daimonsaki)」[參考資料a]。
本段參考地圖
ps. 由於比例關係,松葉城與深田城在地圖上重疊在一起了,不過這也間接證實兩城真的很近。
參考資料:
a. Wikipedia, 萱津之戰
(accessed on May 30, 2020)
b.
遠山信春:《惣見記》,收錄於《通俗日本全史 第七卷》 p. 19;pdf 115/311。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13
c.
小瀨甫庵:《信長記 上》,收錄於《日本歷史文庫 第四卷》,p. 67;pdf 40/228。東京:集文館,1912。
d.
深田正韶 等編[他],《尾張志 卷9》 pdf 86/113。博文社,1898
e.
名古屋市 編,《名古屋市史 政治篇》 p. 57;pdf 52/467 名古屋:川瀨書店,1916
f.
愛知縣 編,《愛知縣史 第1卷》p. 492;pdf 313/436 愛知縣,1935。
翻譯文本
原文:
太田牛一:《信長公記》,收錄於《史籍集覧. 19》,p. 18-19;pdf 69/417 東京:近藤出版部,1901
參照:
#信長公記
#Shinchoko-ki (Nobunagako-k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